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和改进发展学生党员工作
发表日期:  2004-09-20  
    
    

全国高校第十二次党建工作会议 2003 年 10 月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在高校中发展党员工作,把一大批优秀学生吸引和凝聚到党组织中来,这是时代赋予高校党组织的责任和使命。同济大学党委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了同济大学学生党建工作会议,并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贯彻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并把工作落到实处,近一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到今年上半年,全校学生党员 4675 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14.8% ,比去年同期的 13.6% 增长 1.2% ;其中研究生党员 38.4% ,比去年的 35.9% 增长 2.5% ;大学生党员 9.05% ,比去年 8.7% 增长 0.35% ;其中本科生 9.6%, 比去年 9.5% 增长 1% 。 申请入党人数和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分别增加 900 多人和 400 多人,努力实现上海市科教党委提出的“一年级每班有党员,二年级每班有党小组,三年级每班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目前,我校在学生总数和教学班级数增加的情况下,无党员班级数由原来的 113 个下降到 91 个,而建立党小组数和党支部数分别增加 27 个和 12 个。整个学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势头良好。

实践证明,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上,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拓展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有所突破,从而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党委高度重视,各级齐抓共管,是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本前提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始终把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战略任务来抓,尤其自 2003 年三月贯彻《上海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以更加积极而慎重的势态,切实抓好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后,校党委根据会议精神,组织学习,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并结合学校党建工作实际,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校发展党员情况以及薄弱环节,要求组织部及各基层党组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重视加强和改进在高校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力争使学生中的党员比例有进一步提高,在数量上有所增长。同时,必须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各基层党组织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具体动员部署,进一步明确发展工作目标,强化了责任意识,并将工作对策付诸实践,层层落实,使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二、严格入党程序,完善培养机制,是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抓好发展计划的制订和落实

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对发展党员计划的制定和落实,较好地把握了培养和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实现了发展学生党员数量稳中有升。在制定计划中,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要求,在可行性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定措施,确保了计划的落实。

(二)规范发展工作程序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以建章立制确保严格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

1 、建立谈话制度,对要求入党的对象,及时安排好第一次谈话。

2 、落实联系人制度,明确正式党员作为联系人的任务和对象。

3 、加强公示制度。大力推进“两个公示”(即入党前列为发展对象时的

公示和预备党员转正时的公示)。

4 、完善推优制度。进一步做好团组织的“推优”工作,在推优过程中,

强调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党支部的主导作用和党团组织的协调关系,制定了推优程序和实施细则。

5 、严格预审制度。做到四个必须,即: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基层党委严格

预审,预审材料必须齐全完备,审批程序必须规范。党委组织部必须认真把关检查。

三、求真务实创新,是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各基层党组织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性出发,充分认识在大学生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做好这项工作同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中心工作,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抓不懈,求真务实创新,努力实现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新进展。

1 、坚持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心要前移,按照“工作抓早,培养在前,重在落实”的工作思路,从新生入学后就立即着手抓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增加他们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我校环境学院学生党支部历来重视新生的入党教育工作。他们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新生宣传党知识、观念和最新信息,使他们加深对党的了解和认识,树立党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形象。

他们制定了“一式、二训、三联”的新生党建工作模式(一式:指每一学年举办新生业余党校开学仪式;二训:指新生党章学习小组组长的培训和新生党员的培训;三联:指学院党支部与校区党章学习小组之间、本部学生会与校区学生会之间、本部分团委与校区分团委之间的联系),他们在 03 级 140 名新生中成立 5 个党章学习小组,共有 87 人参加;已有 58 人提交了入党申请,占新生总数约 41% 。

2 、重视发挥党章学习小组的基础作用。使党章学习小组成为发展工作的源头,成为培养积极分子工作的重要基础,成为党组织联系、培养和考察每一个积极分子的桥梁。

我校文法学院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并使每个党章学习小组做到学习有计划,时间有保证,活动有小结,年终有评比,优胜有奖励。联系人制度落实到党章学习小组内。通过党章学习小组的活动,加深了大学生对党的了解,也为班级培养了一大批骨干。

3 、发挥教师及老同志的作用。为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使之更有针对性和时代特征,许多基层党组织及时调整培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校内外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党的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教师,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入党积极分子授课,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党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我校外国语学院党委,不仅请本学院老党员给一年级新生上党课,还与校关工委联系,请 党员老 教授、老干部与学生座谈,结对子;文法学院党委邀请前院长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导师,为解决同学争取入党中的一些问题提供咨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党总支通过走访社区老党员、老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教育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奋斗目标。

4 、学校党委还转变党校的管理体制,建立 17 个分党校,在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师资,统一考试,统一发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基层党校的作用,使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方便学生的学习,更适合学生的要求。

四、在开展创新实践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服务性做好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

1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发展研究生党员工作要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加强分类管理和教育。研究生与本科生群体相比,具有年龄跨度大,社会阅历较多,培养方式不同等特点,每个院系里的研究生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学校党委要求发展研究生党员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分类别地进行教育和管理,提高针对性。

2 、以关心研究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为基础,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研究生中的积极分子不仅要有严格的政治思想要求,更要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许多学院过去较重视对他们在政治上的培养考察和教育,较少关注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树立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心其作为个体人的发展的需要,如专业发展的需要,健全人格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的需要,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发展的需要,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生活中处理家庭、个人疑难问题的需要,对社会热点问题独立评价能力提高的需要等等,尊重、关心、教育、引导他们,这既是对他们的关心,又是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有效教育和引导。

3 、研究生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员导师的作用。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的作用,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党员导师对发展研究生党员的作用和意义也同样是显著的。许多学院积极重视和发挥党员导师在发展研究生党员工作中的作用,对党员导师提要求,交任务,成为加强发展研究生党员工作的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4 、增加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公开度,提升党支部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是加强研究生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经验。我校建筑与城规学院党委在实践中摸索出“三公开”的工作方法:

( 1 )公开发展党员的工作程序及相关制度,展示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宣传党员的先进性,帮助广大研究生增强对党组织的具体了解和吸引力,增加公开度和透明度,增强党组织和群众的联系。

( 2 )公开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公示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转正名单,公开党员评议情况等,加强党内外监督,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保证发展工作质量,

( 3 )公开研究生党支部的部分活动。通过有选择地公布党支部部分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欢迎非党研究生列席,消除非党学生对党组织的神秘感、陌生感,增加对党组织的亲近感。同时也促进党支部搞好组织活动,更好地受到群众的监督。

5 、要求研究生党员在不同群体中起引领作用,观察和考察优秀青年,团结他们,主动与之联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不失时机地在研究生群体中介绍党组织、宣扬党的先进性,帮助更多的研究生走近和加入党组织。

6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生党建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党建活动自身的丰富性和可参与性,同时吸引广大非党研究生参与党建活动,在恰当的活动主题下,党组织加强与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等群众组织联合开展活动。既宣传了党路线、方针,扩大了党组织在研究生中的影响,又促进了研究生中党员与非党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同济大学党委组织部

2004 年9 月8 日

地址: 校本部行政南楼421室 电话: 65981463 Email: zzb@mail.tongji.edu.cn
2008-2010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