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制度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
发表日期:  2014-12-22  
    
    

      作者:邱浩航 叶萍 来源:学习时报

         今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从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为今后一段时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明确的要求。《方案》的审议通过和贯彻实施,将构建一个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它不但对党的自身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有力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基础和条件,没有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又与党的建设制度息息相关,因为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党的制度建设如果不科学化、现代化,就难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
  其实,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著名论断,他分析了我们党的领导制度存在的五大弊端,即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并且进一步指出这些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很显然,这些封建主义色彩的东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完全是格格不入的,不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弊端,就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事实上,当前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封建主义的残留问题,还包括一些制度规定不够严密、有些制度针对性不强且难以落实、有些制度容易在执行中走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还没有适宜的制度进行规范、整个制度体系运转还不够协调等诸多的问题。
  应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都在积极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改革,邓小平当年所提到的那些弊端,比如说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早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如何保持好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做到各级党委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如何进一步规范权力的运行?如何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更好地选拔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治国理政人才?如何以党内民主来推进人民民主,从而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这些问题仍然是制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障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党的各项制度设置得更科学、运转得更协调、作用更有效,以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因此,不管是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也好,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也好,或是完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完善党员队伍建设制度也好,都是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需要,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需要,是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是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而归根结蒂,都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就意味着不但党的建设制度必须科学化,而且党的执政能力也必须现代化。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质上就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着眼于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的现代化。
  从现代政治学说的原理来讲,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各个主体自我管理能力和执行国家制度能力的现代化。这些主体既包括执政党,又包括执政党的党员,因为党的执政能力只能通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才能具体体现出来。因此,影响党执政能力的因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又有现实方面的原因;既受到制度方面的影响,又受到干部素质方面的制约。
  为了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的现代化,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把握好改革的价值取向。由过去的国家统治向国家治理转变,就意味着要更多地倡导和落实民主、平等、协商、参与、合作、分权、责任、法治等理念,从而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社会治理的实效。从本质上说,这些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成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坚持好民主、平等、责任、法治等理念,就必须着眼于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扩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保证党内决策的科学性以激发党的活力,必须着眼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必须着眼于严格党的纪律、坚持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效地遏制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必须着眼于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党执政的时代特点,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动员和吸引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从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现代化。
  坚持改革的历史传承。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向历史学习,因此,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同样必须处理好改革创新与历史传承的关系,既要有时代特色,又不能背离历史的传统。
  作为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大党,有着许多优良的基因,这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可忽视的历史资源,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发掘。就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来说,长期以来一些干部作风不好被人诟病,几乎成为一种顽症,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但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在全党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全党的作风大为改观。一个党几十年前所创立的群众路线,在新的世纪里还能取得如此的成效,确实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类似这样一些好的传统、好的作风、好的做法,是党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党成功执政的重要保障。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继承和创新,确实值得我们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认真地加以思考。

地址: 校本部行政南楼421室 电话: 65981463 Email: zzb@mail.tongji.edu.cn
2008-2010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党委组织部